關聖帝君

如果論到以‘人物象’ 作‘布象’ 方式的例子﹐我們就不得不提及中國文化裡的‘關帝現象’ 。關帝原名關羽﹐字雲長 ﹐他的事跡在《三國演義》中被廣為傳頌﹐家喻戶曉﹐成為了‘忠孝節義’ 的化身。關帝可算是在中國文化中﹐同時在‘儒﹑釋﹑道’ 三家中享有推崇和膜拜地位的人物﹐關帝所代表的‘忠義’ 是儒家的道德﹐同時關帝廟也是道教的供奉方式﹐在中國佛教裡﹐關帝也被尊為‘伽南菩薩’ ﹐可見其影響力覆蓋之廣﹐真是無神無仙可比。

關帝之所以能在中國文化和民間中擁有這樣大的影響﹐這與其‘人物象’的功能是分不開的。因為關帝是統治王朝按‘象化思維’ 模式而布下的‘象’ ﹐他的民間地位來自歷代王朝為了統治目的所作努力的積累﹐歷代的統治者通過增加關帝封號的名目為方式﹐不斷擴張關帝作為‘人物象’ 中的象化內涵﹐ 再以廣建關帝廟的做法﹐把這‘人物象’ 樹立到天下的每一個角落﹐令天下百姓無人不見關帝廟的存在﹐無人不拜關帝。關帝崇拜由宋朝開始﹐由官方大力推動﹐最后極盛於清代﹐以下的列表羅列出關帝封號在各朝的發展情況﹕

朝代發展歷史背景
北宋末年相續追封為﹕忠惠公、武安王、義勇武安王金兵大舉南下﹐嚴重威脅北宋王朝。
南宋封‘壯繆義勇王,稱壯繆義勇武安王加封‘英濟王,稱‘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北方淪陷於金國﹐南宋隻剩半壁江山。
加封為‘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’異族的蒙元政權需要加強對漢人的統治。
神宗敕封‘協天謢國忠義大帝’,由王而晉為帝。
萬歷四十二年,敕封為‘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’, 並將關帝的武廟與孔子的文廟並列為‘文武二聖’ 。
明朝雖然把蒙古人趕出了中原統一全國﹐但蒙古仍是北方的威脅﹐明朝是自宋代以來第一個統一的漢族政權﹐帝國疆域遼闊﹐加強統治力度自然十分必要。
封‘忠義神武關聖大帝’ (清政府統一台灣后﹐也在台灣廣建關帝廟。)
雍正追封關羽父祖三代公爵,並授洛陽、解州關氏后裔為‘五經博士’。乾隆加封‘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’。至光緒五年,封號已長達二十六字之多: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佑謢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
滿清作為異族政權又一次統治了以漢人為主的中原﹐急需漢人對統治政權的認同。

關羽作為一位歷史人物﹐他在生前所作事跡其實已成定局﹐他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實際影響﹐極其量也隻局限在三國年代。關羽對蜀漢的開國功勛﹐已經從授予給他的‘漢壽亭候’ 與‘五虎將之首’ 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﹐這些可算是關羽在歷史中可‘量化’的功績。但是﹐這些可‘量化’的‘武功’ 卻不是他能成為‘關帝’ 和受到后人推崇的原因。‘象化思維’ 模式是‘循象而行’ ﹐隻對‘象化信息’ 存有傾向性﹐所以‘關帝’ 受人膜拜的道德情操﹐就是他那種‘忠肝義膽’的精神﹐對既是‘兄’ 又是‘君’ 的劉備所表現出的高度‘忠誠’。 ‘忠’ 是傳統道德中重要的一部份﹐作為‘道德’ 綱目﹐這就構成了成為‘象化概念’ 的條件。所以﹐把‘關羽’ 取象為‘人物象’中的內容就是‘道德’ 的屬性 ﹐而隻有這些有關‘人’ 的行為和道德是難以‘量化’ 的。在‘人物象’ 成‘象’ 后﹐‘象化概念’ 就可以在歷史上隨著統治者的意志不斷澎漲﹐表現出‘象化概念’ 的‘擴張性’ ﹐作為‘象化思維’ 就可以循著‘關帝’ 的‘象’ 來行動﹐而從‘關帝’ 的事跡反過來也可以揣摸到這些‘頭銜’ 中的道德信息。

‘象化概念’ 中的信息可以任意擴張和收縮﹐所以滿清布下‘關帝’ 的‘象’﹐反清復明的民間團體也可採用‘關帝’ 來提高反清的號召力﹐隻是看各人如何詮釋而已。關帝由‘王’ 至‘帝’﹐ 最后也成為‘聖’ 而與‘孔子’ 的‘文聖’ 並列﹐到了清末發展到具有二十六字的頭銜。從這些頭銜所附帶的‘象化信息’ 來看﹐關帝似乎已成為了一位全德全能﹑至尊至強的概念 ﹐因為關帝的這些‘象化屬性’ ﹐所以他也可以扮演各行各業保謢神的角色﹐為人趨吉避凶。關帝的功能性從一開始﹐由歷朝統治者立為表彰道德的‘人物象’ ﹐到了現代已完全向‘保謢神’ 的角色轉移。而在歷史上統治者所布下的各種‘人物象’ 中﹐因為對‘關帝’投放了最大的力度(如下圖﹐這是‘象化概念’‘關羽’在歷代中的擴張過程。)﹐所以隻有‘關帝’ 祟拜能延續至今﹐成為‘象化思維’ 文化中重要的一部份。

現在﹐我們來回顧一下﹐‘象化思維’ 的統治者對同樣具有相等思維模式的被統治者﹐所謂‘知已知彼’ ﹐在深諳‘循象而行’ 模式的情況下﹐布下了三大類別的‘象’ ﹐第一是‘概念象’ ﹐第二是‘人間象’ ﹐第三為‘人物象’ ﹐后兩者的分別是﹐‘人間象’ 指的是活人﹐‘人物象’ 是歷史人物或逝去之人﹐其中各‘象’的詳情如下﹕

‘象’的種類‘象’的內容‘布象’的對象認識‘象’ 的方式
概念象‘五常’ —仁﹑義﹑禮﹑智﹑信﹔忠﹑孝﹑節﹑義 ‘君子’等儒家的倫理道德概念天下臣民(主要是讀書人﹐即知識分子)主要通過讀書的方式﹐對‘象化概念’ 作出理解。
人間象三綱﹕ 君﹑ 父﹑ 夫 讀書人(主要是有‘功名’ 的讀書人) ﹑地方官員(士大夫階層)臣﹑ 子﹑ 婦 地方百姓主要通過視覺觀察的方式來認識與理解﹐因為以視覺觀察較易被目不識丁的地方百姓所吸收和理解﹐所以這一‘象’主要針對地方百姓。
人物象‘貞節婦’ ﹐獲授牌坊的人士﹑關帝(廟) 獲頒‘謚號’ 的君主與人臣。地方百姓﹑ 天下臣民主要通過書本和耳聞的事跡來理解﹐還有在視覺上對牌坊和廟宇的觀賞。

對於統治者布象的對象﹐筆者再以下圖作出較詳細的說明﹕

由上圖可見﹐因為‘知識分子’有能力讀書明理﹐所以‘概念象’ 主要是針對他們而設﹐這是一切‘象’ 的理倫基礎﹐如果讀書人入仕為官﹐成為統治階層的一員后﹐他們也要以‘君主’ 的行為作‘象’ ﹐再者文武官中的有功人士在死后都得到‘謚號’ 作為表彰﹐這也是他們的榜樣﹐同時這也包括了君主的‘美謚’。天下所有人不論有知識或沒有知識都經歷過作為‘人子’ 的階段﹐‘父’ 為一家之主﹐所以‘人子’ 要以‘父’ 為綱﹐已婚的女性要以‘丈夫’ 為榜樣﹐這個‘父’ 與‘夫’ 可針對所有人。古時天下的百姓大部份是文盲﹐目不識丁 ﹐所以針對他們所布的‘象’ 都是眼睛可見的‘人間象’ 和可以耳聞的事跡﹐還有看得見的牌坊或廟宇的‘人物象’ ﹐例如‘關帝’ ﹐這樣比較適合地方百姓的理解能力。